葛饰区作为东京23区之一,以「柴又」等富有浓厚老城风情的地区而闻名。同时,该区也包括具有各种独特个性的地区,如东京23个特别区中最大规模的都立水元公园所在地的水元地区,以及正在进行再开发的金町和新小岩等地。
葛饰区的下町特色在排行榜上也有所佳绩,根据「Netorabo」在2022年进行的调查中,「保有下町风情的区域」中排行第一。此外,根据2023年「Aruhi」的调查,「最宜居的城市评比」中,新小岩在关东地区排名第三,在东京23个特别区中排名第一,近年来也备受好评,不仅仅是因为至都心的交通便利,还包括物价和房租等「生活舒适度」。
另外,将葛饰区与旧城区连结在一起的主要原因是国民电影《男人真命苦》和国民漫画《乌龙派出所》。在这些作品中出现的老城区风景和人情味已经深深烙印在许多人的脑海中。
位于柴又车站,《男人真命苦》中饰演寅先生的人像
帝释天参道
■1 史前时代的葛饰区
在遥远的太古时代,葛饰地区曾经位于海底。随后,随着地球进入末次冰河期,全球气候的极度寒冷化以及冰川发达,导致海平面下降,陆地开始形成。包括现今的东京湾在内,据称有一条名为古东京川的河流,当时的地形包括谷地和丘陵。随着气候转暖,海平面再次上升,经历了海底化的历史,大约在约2000年前的弥生时代后期完全成为陆地,人类开始在这里定居。
葛饰区最古老的定居遗迹是位于青户的「御殿山遗迹」,被认为是公元4世纪左右的遗址。从出土的环状土锤(一种用于渔网底部的重物)和培土痕迹(用于种植作物的土堆)等遗物来看,可以推断他们以农业和渔业为生。随后,大约在西元6世纪左右,柴又、奥户、东新小岩等地形成了聚落。该区最古老的古墓是「柴又八幡神社古墓」,据说是公元6世纪后期一位权势之人的墓地。
八幡神社古坟
御殿山公园
■2 中世(奈良时代~江户时代前)的葛饰区
在平安时代,葛饰地区位于「下总国葛饰郡」,其中的「大岛乡」即为葛饰区的一部分。
在平安时代,各地形成了荘园(贵族和寺庙的私有地)。葛饰区域的一片地方称为「葛西御厨」。葛西御厨是个特别的荘园,不是向中央政府进贡,而是向伊势神宫捐献产品以获得领地的保护。在这片地区进行了稻作之外,还饲养牛马,种植麻,采集草药等活动。
在奈良和平安时代,开始推进连接中央与地方的道路建设。在墨田区墨田・葛饰区立石・江户川区小岩之间可以从地图上确认一条存在的道路,被认为是东海道。这条道路沿线的地名中仍保留着「大道」一词,也为此推测提供了证据。
在15世纪的战国时代,葛西成为武士团之间势力争斗的前线,于青户的御殿山筑起了「葛西城」,并在附近发生了「国府台之战」。葛西城在1590年被丰臣秀吉(成功统一全国的武将,实施了刀剑等多项政策)攻占拆毁。
在葛西城存在的时期,从小田原等地通往水户和佐仓的街道得到了改善,而在这些道路的分岔口形成了名为「葛西新宿」的宿场町。
葛饰城址公园
旧中川的景色(拍摄于江户川区)
■3 江户时代的葛饰区
进入江户时代,葛饰从下总国变成是「武藏国」的管辖范围,葛西御厨成为幕府的领地。在这个领地内进行了许多治水工程和灌溉设施的建设,诸如葛西用水、小合用水、上下之割用水等水利系的设立,许多新农田因而诞生。
这些农田主要种植大根、茄子、小黄瓜、葱、萝卜等农产品,由于葛饰区靠近江户,这些农产品也运往江户市。这些蔬菜在江户市中备受好评。
到了江户时代,连接江户与水户(茨城县)的水户道和连接江户与佐仓(千叶县)的佐仓道上的交通量也增加,葛西新宿变得繁荣起来。在江户川沿岸,水户道设有「金町松户关所」,佐仓道设有「小岩市川关所」。这些关所特别监督着「入铁炮和出女」(指将铁炮带入江户,以及防止大名带女性出江户而作为人质居住在江户的女性。)。当时,桥梁并不存在,中川和江户川之间只能透过渡船来往。其中一艘渡船的名字也出现在歌谣中,即著名的「矢切之渡」。
葛饰最著名的旅游胜地是柴又帝释天所在的「题经寺」。在曳舟川上,游客可以欣赏从陆地上拉绳的「曳船」表演。江户末期,在堀切出现了「小高园」和「武藏园」两个花菖蒲园,葛饰成为可以一日游的地方,备受江户市民青睐,是一个受欢迎的度假胜地和旅游景点 。 「小高园」是德川将军和他的孩子常去猎鹰的地方。
帝释天
矢切之渡
■4 明治时代~战时中的葛饰区
明治时代开始后,1871年的废藩置县使得葛饰成为了「东京府南葛饰郡」。尽管主要产业仍是农业,但舟运为葛饰带来了新的产业,砖厂业也因此兴盛起来。 1872年,在小菅建立了「小菅砖厂」,引进了来自英国的技师和「霍夫曼窑」,被称为「日本第一家现代化的砖厂」。这里生产的高品质砖块被用于银座的建设,使得银座的街道变为更加西化。
进入大正时代,水资源丰富且舟运便利的葛饰开始有利于造纸工业的发展,特别是1913年成立的「日本纸业龟有工厂」和1917年成立的「三菱制纸中川工厂」规模庞大。现在,「日本纸业龟有工厂」所在地开设了「龟有Ario」商场。而至今仍可在「新住宅未来公园」看见曾于「三菱制纸中川工厂」使用过的蒸汽釜,现今作为「地球釜」展示。
另外,1914年东立石设立了「千种塑胶工厂」,1918年在新小岩成立了「关口塑胶加工所」。这些工厂奠定了「玩具之都葛饰」的基础,日本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推广了许多玩具,如「Rika Chan」、「TOMICA」和「奇多」。
在交通方面,明治时代废止了关所,并建造了桥梁,并发展了铁路网。 1872年,日本第一条铁路在新桥和横滨之间开通。 1894年总武线开通,1895年常磐线开通,1897年龟有站和金町站作为葛饰的第一个铁路车站开张。随后,金町站的开张使得前往柴又天神的参拜者增加。为了提高交通便利性,金町和柴又之间开通了「帝释人车铁道」,人们用手推客车在轨道上行驶。
说到明治时代葛饰的重大工程,绝对不能不提到「荒川放水路」。这是旧荒川(隅田川)的小路,明治时代之前荒川频繁泛滥。为此,国家收购了足立、葛饰和江户川的三区农地和居民房屋,进行了约20年的重大工程。许多人为此工程搬家,建筑物也被搬迁。铁路和神社也进行迁移。这项工程的完成大大减轻了东京都心地区的水患。
随着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许多人移居到葛饰区。这是因为葛饰地理位置便于前往都心,还有大量用于住宅的稻田和菜园。在1920年到1925年这五年间,葛饰的人口增加了一倍,这些流入的人口进一步促进了该区工业的成长,成为了该产业的主轴。
帝释人车铁道 (资料来源:葛饰区乡土与天文博物馆・步铁达人)
三菱制纸中川工厂使用过的蒸气釜「地球釜」(位于新住宅未来公园)
■5 战后的葛饰区
在战时中,葛饰免于大规模的空袭破坏,因此很快就开始复兴。许多从市中心逃离的人们开始在这里居住,金町、龟有和立石车站周围的地区兴起了黑市,并形成了商店街。
工业整体迅速成长,区内工厂数量从1950年的1017家增加到了1970年的4736家,成长迅速。金属相关工厂是数量最多的,但葛饰也培养出玩具相关产业,成为了其独特的产业之一。
随着工业的发展,区内人口急剧增加,青户、金町等地兴建了大型住宅区。 1955年葛饰区的人口为29万人,到了1970年增加到47万人。
1990年代泡沫经济破裂后,许多工厂搬迁到郊外或海外,原工厂遗址上兴建了公园、商业设施、公寓等。在龟有的日本纸业遗址建造「龟有Ario」商场,在金町的三菱制纸遗址则建有「新住宅未来公园」和「东京理科大学」,此外还兴建了许多公寓大楼。
新小岩的「关口」于1974年推出的「Monchhichi」纪念公园。
新小岩商店街
■6 今后的葛饰区
在过去十多年里,葛饰区以工厂遗址为中心建造了许多公寓,区域正逐渐转变为人们居住的城市。这一趋势未来将会加速,大规模的公寓建设、车站前地区的再开发以及交通广场的改造将持续进行。
其中代表性的有现在金町站前的再开发以及未来即将展开的新小岩站前再开发案。在金町车站前,主要是在未来,北侧地区的发展将加速,「新住宅未来公园」和金町车站之间将会建立起新的城市风貌。
在新小岩车站周边,正在规划区内最大规模的再开发计划,预计将建造公寓、商业设施、公园等。随着车站周边回游性和便利性的提高,同时开发具有防火性和抗震性的设施,解决目前建筑老化和防灾方面的问题。
此外,透过开放空间的保留,将在车站前创造热闹的氛围,以期发展成为一个各年龄层人群交流互动、舒适宜居的城市。
在未来数十年里,葛饰的城市面貌将发生巨大变化,但即便城市改变,这个地区一直珍视的传统风貌、这种独特的氛围也应得以保留,因此,这里的人情味也将一直传承下去 。未来的葛饰可能会成为一个备受欢迎的「宜居美丽、人情味浓厚」的城市。
新小岩车站直连的「JR新小岩南口大厦」(预计2023年10月开幕)。
帝释天参道
■7 传统・文化小专栏「东京本染」
日本夏日的代表风光之一,「浴衣」,就如其名称所写的,「浴」指洗澡后,「衣」则指在家中穿着的衣物。直到明治时代出现了「注染」这种染色技法,浴衣才开始能够在户外穿着。
这项新技法使得可以手工大规模生产色彩鲜艳的布料,浴衣因此作为「夏日的时尚服装」开始流行起来。注染技术在全国普及,而特别称呼关东产的注染为「东京本染」,主要生产地是葛饰区、江户川区和足立区。
东京本染的浴衣在各地老字号的和服店皆有贩售,若选择「东京本染」,即可享受传统工艺带来的独特美感。想要更轻松体验的人可以去葛饰区立石的「东京和晒创造馆」,在那里购买本染手帕,还可以体验注染的制作过程。
东京本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