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LANG
Column

城市宝典~荒川区篇~

荒川区位于东京东部的一角,是个保留下町氛围的地区。主要区域有南千住、日暮里、西日暮里、三河岛、町屋等,8条地铁线路贯穿该区,通往市中心的交通十分便捷。

近年来,该区的交通便利性再次受到好评,并在主要车站周围建造一栋又一栋的公寓。 2018年,地价涨幅在23个区中排名第一,而在2023年《东京住宅地价涨幅排名》中位于首位,东日暮里1丁目排名第3,6丁目排名第6,东小宫6丁目排名第9。

同时,荒川区也保留着昭和时代的特色,例如东京唯一的路面电车「都电荒川线」,区政府经营的复古主题公园「荒川游园」,以及众多的公共浴场(截至2023年7月,人口在东京23个区中排名第2)。这些元素让荒川区独具特色,游客可以享受下町的情调。

日暮里站前

都电荒川线

■1从史前时代到中世纪的荒川区

荒川区有人类居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2至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现在的山手线以外的地区主要是海洋,唯一的陆地是「道灌山」和「诹访台」。从「道灌山遗址」发现了縄文前期的住居痕迹,「延命院」附近发现了贝壳堆积,显示附近曾是海岸线。

随后进入弥生时代,低地开始变成陆地,居住在高地的人们开始迁移到低地,并开始稻作。

到了律令时代(8世纪以后),荒川区成为了「武藏野国」「丰岛郡」的一部分。根据记载「荒墓郷」(现今的日暮里・谷中)为一个聚落。

沿着荒川(现在的隅田川)设有渡船。渡船周围聚集了人和物资,该地区发展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

南千住的「素盏雄(すさのお)神社」据说是在795年建立的神社,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荒川区范围内规模最大的神社。搭乘渡轮的人想必也会到这座神社祈求平安。

道灌山

道灌山

■2 江户时代的荒川区

16世纪末,德川家康入主江户,荒川区的历史发生了重大变化。
1594年,作为家康下令整修道路的一部分,在桥场渡口上游稍远的地方修建了「大桥」,并在荒川的南北两侧修建了「千手宿」。千住宿位于荒川河两岸,北千住一侧被称为「千住宿」,南千住一侧被称为「千住下宿」。这里是水陆交通交叉的重要交通要地,因此作为江户市内货物运输的中继站而繁荣起来。人口约一万人,是「江户四宿」中最发达的一个。

千手宿的发展背景也与江户时代初期在荒川上游进行的大规模建设有关。透过「利根川东调水」和「荒川西调水」两大工程,荒川的水量稳定下来,船舶运输也开始活跃 ,带动了千手宿的发展。
然而,除了公路沿线以外的大部分地区仍然是农村地区,随着江户人口的增加,重点从水稻种植转向蔬菜生产。著名产品包括「荒田萝卜」、「潮入萝卜」、「三河岛名」、「半北豆」、谷中本村(西日暮里)的「谷中生姜」。
此外,道观山、诹访台等高地作为江户市民喜爱的休闲胜地,在众多浮世绘中描绘了从高地眺望荒川的景色。

目前,南千住站前矗立着俳句诗人松尾芭蕉的铜像,而千住处则是《奥之细道》的起点。相传1689年3月27日,松尾芭蕉从这里启程前往东北。

南千住站前的松尾芭蕉像

诹访台的风景

■3明治时代~战前的荒川区

江户幕府结束、明治政府成立后,荒川区从北丰岛县并入东京都。大约从这个时候起,荒川区开始从「郊区」迅速发展成名副其实的「城市」。

这项发展的先驱是 1879 年在南千住 6 丁目建造的官营羊毛工厂「千住精化所」。军服、军装都是在这里生产的,满足了富国强军政策的大量需求。在南千住桥场地区,设立了「大日本纺织桥场工厂」(现为Unitika)和「金渊纺纱南千住工厂」(现为Kanebo),支持荒川区纤维工业城镇的发展。围绕着「千住清罗」遗址的砖墙仍然存在,被称为「旧千手清罗砖墙」,也是荒川区的注册有形文化财产。

此外,日本石油码头和日本第一座汽轮机火力发电厂千住发电厂也坐落于此。再往上游,荒川沿岸,有几家砖厂,有适合制砖的土壤。

明治时期也是铁路发展的开端,以 1896 年开通的土浦线(常磐线)的南千住站为起点,创建了新的线路和车站。特别是1905年开通的日暮里站周边有未开发的土地,当时集中在浅草的纺织品批发商集体迁入,形成了新的纺织品批发区。

目前以其复古街景而受欢迎的三之轮商店街,原本是当时为在南千住工作的工人建造的新市中心区域。这里以前被称为「新开地」,两旁林立着许多餐厅。

就这样,荒川区因工厂和工厂工人的忙碌而繁荣起来,但明治末期的1910年,荒川河泛滥,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洪水,沿河的工厂和城镇景观遭受了重大破坏。荒川溢洪道的挖掘工作由此开始,并于 1924 年完工。当水位上升时,岩渊水闸关闭,起到保护该地区免受洪水破坏的作用。

三之轮商店街

荒川游园炼瓦塀

■4 战后的荒川区

战后,各车站周围自然形成了被称为「黑市」的市场,供应必需品。在荒川区,最大的黑市出现在日暮里车站前,周围原本有许多糖果制造商,因此在黑市中形成了糖果商店街。据说在最繁荣的时期有大约160家糖果商店。
此外,自成田机场于1978年开设以来,日暮里站一直作为游客换乘电车的「中心枢纽」。但自2000年代开始,谷中、根津、千駄木等步行可及的地区受到关注,日暮里成为「谷根千漫步的起点,吸引了许多来自海外的游客。

荒川区的产业结构也因战争而有了显著变化。荒川区的许多工厂因用于军事目的而在战后关闭。结果,工厂林立的桥场(南千住)出现了大片空地,并有计划地开发了以公寓大楼为中心的新城镇。曾经的工业区如今成为南千住的一个美丽住宅区。

在战前,荒川区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工业区,但战后,它变成了一个「交通要冲」的集聚地。例如,町屋站周围在1971年千代田线通车后迅速发展成为住宅区。当时是木制房屋聚集的地方,如今已变成了现代化的街区。日暮也经历了类似的再开发,使得车站前广场、行人步行道的建设以及商业、业务和公益设施的整合,使这个地区的氛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尽管各车站周围现代化进行得如火如荼,荒川区也根植着保存传统文化的文化。在路面电车在各地陆续停驶的情况下,「都电荒川线」仅是因为沿线居民的强烈要求而得以保留。目前它是东京唯一保留的路面电车。另外,由区政府经营的「荒川游园」在2023年完成了翻新后重新开放,虽然提升了安全性和舒适性,但仍巧妙地保留了古老的游乐设施和复古风貌。

1954年日暮里站批发区(图片提供:荒川区)

谷中银座(台东区)

■5今后的荒川区

荒川区传统上被称为工作和居住紧密相连的「下町」地区,但随着近年铁路交通网络的发展,它成为了许多上班族的居住地,因为能够轻松抵达东京内各个地方。
南千住的发展成为了这一趋势的开端,但进入21世纪后,再次掀起了公寓建设的热潮,城市景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日暮里车站前也正在兴建高层建筑,内设公寓、商业设施和大厅等,预计2026年完工。
十年来,荒川区经历了从「充满下町气息的城镇」到「靠近市中心、居住舒适的城镇」的重大转变,并不断创造新的价值。受此影响,不少地区地价大幅上涨,2018年地价涨幅在23个区中排名第一,日暮里多个地区在2023年《东京住宅用地涨幅排行榜》中名列前茅。不动产价值逐步增加。
但另一方面,不可忽视的是,政府和居民都认识到「复古风格」和「下町情怀」的价值和稀有性,并将其作为区域的吸引点。正如近期备受关注的「谷根千」一样,荒川区未来也将成为以「复古」风格吸引人们的旅游胜地。

西日暮里站地区城市再开发专案预想图(引用自西日暮里站地区第一种市街地再开发事业官网)

荒川游园观览车

■6 传统・文化小专栏「东京打刃物」

东京内刃刀,顾名思义,是一种采用传统锻造方法制成的刀,在过程中需要「敲打」。在现代,许多刀片已被商业化为日常餐具,例如菜刀和剪刀,但它们的根源与用于制造日本刀的锻造技术相同。将刀加热至变红,然后在桌子上敲打并用水冷却。这种仿佛出自历史剧的工序至今仍在实践。东京打刃物主要生产于荒川区、足立区和台东区,可在东京的刀具专卖店等购买。

东京打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