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江户时代传承下来的和服传统染色技法「友禅」。每一件都由工匠手工插色完成,友禅具有华丽且高贵的品味,穿着它以及看到它的人都能感受到心灵的振奋。
这次我们将介绍日本引以为傲的「友禅」的历史,以及在江户发展起来「东京手描友禅」的魅力。
由京都人气的绘师创造的「友禅」技法
友禅的诞生与发展始于江户幕府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所治理的贞享和元禄时期(1684年至1704年)。传说中,宫崎友禅斎,一位在京都活跃的扇面绘师,将他独创的设计应用到和服上,从而开创了友禅的历史。
友禅有多种技法,包括「手描」、「型染」和「机械捺染」等。其中,稀有的「手描友禅」经历了约20个步骤,包括图案构思、在白布上使用「青花液」描绘底图的「下绘付」、为防止染料渗透在布料表面涂上糊的「ITOMENORIOKI」、依底图着色的「SASHI友禅」等。
尽管总称为「友禅」,但各产地的制作工艺和地方特色各异。 「京友禅」、「加贺友禅」、「东京(江户)友禅」的根源结合,形成了「三大友禅」。
「京友禅」,以丰富的色彩、图案、金银箔、金线刺绣等豪华繁缛的装饰而闻名。在日本,它主要用于女性在二十岁成年礼时穿着的「振袖」和在结婚等庆祝场合穿着的「留袖」等重要场合的和服。
另一方面,发展自友禅斎迁居到石川县的是被称为「加贺友禅」。
「加贺五彩」以蓝、黄土、草、古紫、胭脂的五色为基调,以写实的草花图案为主要特征,几乎不使用染色以外的技法,因此相较之下「京友禅」更显得沉稳。
「东京(江户)友禅」虽然与其他友禅相比显得低调,但其鲜艳的色调和新颖的设计是其特色。
「东京手描友禅」故意不采用华丽的装饰,而以「粋」为特色。
友禅传入江户,也就是现在的东京,是在文化和文政年间(1804年至1830年),这是町人文化繁盛的时期。江户作为武家政治的中心,经济和文化得到发展,吸引了来自京都、大阪等上方地区的各种产品和文化,成为了「KUDARIMONO」的聚集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由大名雇用的画家和染匠等许多工匠移居到江户,各种技法传承下来,逐渐发展出独特的风格。
「东京(江户)友禅」的特色之一是其以蓝色和白色为基调的深沉色调。这项特色受到了在元禄年间幕府颁布的「奢侈禁止令」影响,该令禁止了豪华的刺绣和绞纹。相较于其他豪华繁缛的友禅,「东京(江户)友禅」的简约而现代的设计在江户的町人中广受好评,被认为是「粋」的代表。
此外,与「京友禅」和「加贺友禅」采用的分工制不同,「东京(江户)友禅」是由一位工匠负责从头到尾的整个制作过程,这也是其显著的特点之一。
有鉴于此,「东京(江户)友禅」成为制作和服、带子等的材料。
现代的「东京手描友禅」
染料和糊的洗净过程中,对于染色水资源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从上方移居到江户的工匠们选择在神田川至隅田川沿岸定居。最初主要在神田和浅草地区展开活动,但在延宝元年(1673年)日本桥越后屋吴服店(现在的日本桥三越)的染物工厂建立在神田川上游的东京都新宿区落合周边( 现在的高田马场附近)成为开端,为了寻找适合染色的水源,利用蒸气抚平布料褶皱的「汤之屋」等相关工匠开始聚集。 。 「落合」的地名源自神田川和妙正寺川两条河的汇流,意味着水流充足,土地水质也优越。
包括江户友禅在内的染物产业,在关东大震灾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以复兴,正式成为东京的地方产业得到显著的发展。 1962年,东京的手描友禅染专业人士成立了「东京都工艺染色协同组合」。到了1980年,以「东京手描友禅」之名被指定为国家传统工艺品。
染色相关产业的鼎盛时期有超过300家工厂,直到昭和30年代,河周围仍能看到染工场的工匠在水中洗涤布料的场景。这情景被称为「友禅流」,成为城市的风光之一。
现在虽然不再在河流进行水洗,但在新宿区等地点分布着染物工房,每年2月还会举办以染色为主题的活动「染之小径」。
「东京手描友禅」的工匠们既致力于保护并传承日本人的传统文化,适应现代生活,也积极参与设计和产品开发。
神田川(高田马场周边)
染色路径
总结
文中提到的「粋」是指在江户时代诞生的一种独特的美学观念。在「粋」的概念中,包括「穿着整齐而不张扬」、「通达人情和世情,懂得得分寸」、「不炫耀智慧和财力」等各种元素。尽管法律禁止奢侈,强迫人们过着节俭的生活,但在这样的环境中,透过巧妙设计,自己享受时尚也被认为是一种「粋」的表现。
透过「东京手描友禅」,您可以感受到江户市民所热爱和珍视的「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