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引以为傲的传统工艺品之一是「扇子」。
最初是用来形容扇风而起的动词「扇ぐ(Aogu)」演变成了「扇ぎ(Aogi)」而被称为,但现在也被称为「扇子」。
特别是,从原材料生产到最终加工的所有过程,都是在以京都为中心的地区制作的,被称为「京扇子」,其华丽、精湛的技术和具有日本特色的设计等受到海外高度评价。
诞生于平安时代的京都,并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京扇子
扇子的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平安时代初期(西元8世纪左右)。
据说,最初是由称为「木简」的薄木板拼合而成,用于代替当时珍贵的纸张作为记录用途,主要使用桧木材料,因此被称为「桧扇」 。 随着形状的精致化,扇面开始绘制各种图案,并在侍奉宫廷的女性之间流行开来。
据说最古老的扇子是一把桧扇,它在元庆元年(公元877年)被发现于京都东寺的千手观音像的手臂之中。
随后,以竹和纸为材料的「纸扇」诞生,并在13世纪左右被出口到中国。 经过丝路传入欧洲,西式风格的扇子也开始出现。 由象牙、乌木、丝绸、孔雀羽毛等材料制成的华丽扇子在中世纪的贵族社会中大受欢迎。克洛德·莫奈、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古斯塔夫·克林姆特等许多画家都留下了描绘扇子女性的作品。
随后,西方的扇子被逆进口至日本,出现「丝扇」。
由于在平安京(京都的中心)制作并传播,后来被称为「京扇子」。
然而,现在只有加入京都扇子团扇商工协同组合的会员,才能被称为「京扇子」,而且只有使用国内生产的原材料在京都制作的扇子才符合条件。
由传承了传统和技术的高技艺职人制作的「京扇子」不仅在功能出色,且手感也表现极佳。
经历了超过80个步骤才最终完成的「京扇子」
京扇子的制造工序大约有87个,据说每个工序都需要高超的技术。因此,京扇子的制作采用分工制,每个工序都由熟练的工匠手工完成。
以下简要介绍大致的五个工序:
1. 扇骨加工:扇骨是扇子的骨架部分。外侧的扇骨称为「亲骨」,内侧的扇骨称为「中骨」。将竹子切割成扇子的尺寸,然后将其修削薄,最后开孔以穿过「要」(束紧扇骨的部件)的固定工序被视为重要的工序之一。
2. 地纸加工:地纸是用于扇子的纸。 将被称为「芯纸」的薄和纸与「皮纸」夹在一起并粘合,然后根据扇子的形状进行切割。
3. 加饰:经由艺师逐张绘画装饰在切割好的纸上。装饰这些作品采用了多种技术,包括「烫金」(即在胶水上贴上金箔)和木刻印刷。
4. 折叠加工:将装饰好的地纸夹在两张折型之间,然后从前向后逐步打上褶皱,以便形成插入扇骨的位置。
5. 完成加工:在已经打好褶皱的纸的中骨通行处吹气,留出间隙,然后迅速将涂有胶水的中骨插入固定。 由于扇骨数量多,所以这个工序需要熟练的技术。 最后整理好亲骨的形状,贴上纸并让其干燥,京扇子就完成了。
京都扇的材质和多种用途
京扇子的种类繁多,从用于吹风驱暑的扇子到在仪式中使用的扇子。
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京都折扇的典型种类。
柏扇:如前所述,由薄削的柏木板叠放并固定而成的扇子。现在主要用于装饰或特殊仪式等场合。
白檀扇:使用香木“白檀”制成的扇子。扇面上有绚丽的绘画,轻轻一扇,就能享受到优雅的檀香味。
蝙蝠扇:是继柏扇之后诞生的一种纸扇。用竹子制成扇骨,只在一面贴上地纸,因形状类似蝙蝠展翅而得名。主要用于装饰。
舞扇:日本舞蹈、歌舞伎等传统表演艺术和舞蹈中使用的纸扇。例如在舞蹈表演中扔扇子或握住并旋转的「要返」等动作。
能扇:用于能乐或狂言舞台上的纸扇,从室町时代开始发展。扇骨和图案根据流派传统有着固定的规定。
茶扇:用于茶道场合的纸扇。并非用于扇风,而是在茶道中,当进行问候时将扇子放在自己面前以形成一种界限。根据流派,男性通常使用六寸(约18公分),女性使用五寸(约15公分)。
祝仪扇:用于庆祝场合的礼仪用扇子。末广形状象征好运,自古以来被广泛使用。男性用的通常是简单的竹骨和白地纸,而女性用的通常是黑漆骨和金银地纸的组合。
有职扇:用于宫中或神社寺庙的仪式上的纸扇。
绸扇:是逆向进口制日本的扇子,经国内发展后,产生了用丝绸等布料取代纸张的扇子。比纸扇更轻盈,给人一种凉爽的感觉。
玉虫 龙
鸟羽绘
总结
兼具实用与美观的京扇子,不仅能在炎热日子里带来清风,且其大开的造型和华丽的设计,据说可以带来好运,在日本也曾被使用过。
有的极具艺术气息,有职人手绘的各种图案,有的则带有檀香、沉香、伽罗木的香味,每次扇动都会散发出阵阵芬芳的香气。
另一个吸引人的特点是折叠后变得精巧。
无论是搭配日式服装或休闲西服都非常适合,也推荐作为时尚人士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