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東京都南部的大田區是23區中面積最大的一個區。是由東南側臨「東京灣」的平坦低地,和西北側廣大高地「武藏野台地」所組成。西面有多摩川流經此區,可近距離感受江河大海的豐富生態。在江戶時代,作為連接江戶和西國的重要道路「東海道」經過此區,許多商旅往來頻繁。如今的大田區仍然是一個交通要衝,有「京濱國道」、「第二京濱」等主要幹道貫穿,同時「東京國際機場(羽田機場)」亦座落於此」。
此外,「大田」這個地名源於1947年(昭和22年)時,大森區和蒲田區的合併而誕生。雖然從歷史角度來看是比較新的地名,在本文我們將現今的大田一帶稱為「大田區」來為您做介紹。
東京國際機場
多摩川
■1 古時的大田區
在大田區發掘出土許多縄文時代的歷史遺跡。縄文時代時,海平面比現在還要高,海岸線甚至在內陸的「武藏野台地」一帶(稱之為海進現象)。縄文時代的人們在方便捕撈漁獲且容易獲取水源的「武藏野台地」附近定居,因此該時期的遺址大多分佈於此處。明治時代初期時,在現今大田區和品川區交界附近發現的縄文時代後期遺址—「大森貝塚」也是其中之一。後來,海進現象停止,漸漸形成現今海岸線的樣貌,但由於此區靠近低地,方便務農且易於取水,人們依舊在「武藏野台地」一帶落腳安居。古墳時代時,如「多摩川」沿岸的「荏原台古墳群」等地也發現了許多豪族的古墳。
多摩川公園古墳陳列室
龜甲山古墳
■2 近代以前的大田區
大田區內保留了日蓮宗開山始祖-日蓮聖人相關的古蹟。據說鎌倉時代後期,1282年(弘安5年)時,日蓮聖人在前往池上(後稱「池上本門寺」)的途中,在灌溉用的「千束大池」清洗足部,故得名「洗足池」。
到了江戶時代,五街道之一的「東海道」經過大田區,是連接江戶和京都、西國最重要的交通路線。此區雖無設立宿場町(驛站),但六郷町卻成為橫跨「多摩川」時的水道要衝。在江戶初期曾建造「六郷大橋」,但因多次被沖毀,於是江戶中期後放棄橋樑建設,改為設立「六鄉渡船口」。
在江戶時代,漁家們開始在大森等海岸地區養殖海苔,並成為獻給德川將軍家的貢品。戰後,由於填海造陸等工程的進行,海苔養殖業逐漸沒落,現今仍有許多當時的海苔製造商和批發商留存此處。
洗足池
大森 海苔故鄉館
■3 明治時期的大田區
江戶末期迎來開國通商,大田區成為連接江戶・東京和開港港口・橫濱的要地,許多外國人也開始往來於「東海道」。1872年(明治5年),新橋(臨時開業時為品川)至橫濱之間的鐵路也開始營運。雖然最初大田區內未設立車站,但隨後規劃「大森站」並於1876年(明治9年)時開始運營。隔年1877年(明治10年),美國駐日動物學家・Morse博士搭乘火車時,透過車窗偶然看到因建設鐵路被削平的台地地層,進而發現了「大森貝塚」遺址。
明治時代後期,隨著京濱電氣鐵道(現今京急本線)等路線通車,交通更加便利,大田區一帶以海水浴場、礦物湯泉、風景優美的旅遊勝地及別墅區作為賣點,逐漸發展起來。
大森貝墟碑和京濱東北線
『大森介墟編』1879年Edward Sylvester Morse (國立公文書館藏)
■4 蒲田地區的產業
明治時代後期,蒲田地區因「蒲田菖蒲園」的設立的而開始興盛,又大正時期因電影公司「松竹」的「蒲田攝影所」的開設,蒲田成為電影製作人才聚集的繁華城市(攝影所於1936年遷移至大船)。下圖照片為「蒲田攝影所」舊址中的「松竹橋」仿製品,正前方建築是「大田區民會館・Aplico」,左上方的建築是「Nissei Aroma Square」。「松竹橋」原本是架設於攝影所前的一座橋樑,為紀念1986年上映的電影『電影天地』中的場景而得以保存。
大正時期以後,浦田陸續開設了大型工廠,與小型代工廠合作相輔相成,成為了一座工業城市。戰後,此區仍以「製造之都」之姿日益發展,「蒲田站」周邊形成了許多居民和工人聚集的商店街・繁華區。下圖照片為「京急蒲田商店街ASUTO」的街景。
松竹橋
京急蒲田商店街ASUTO
■5 羽田地區的歷史
江戶時代的羽田地區是農村・漁村,作為向將軍家進貢新鮮海產的「御菜八浦」之一,漁業十分繁盛。江戶時代後期,羽田六丁目東側的「鈴木新田」一帶開始進行開墾,到了明治時代,「鈴木新田」內的「穴守稻荷神社」周邊發展成一處旅遊景點。昭和時代初期,「東京飛行場」從立川遷移至此,是為國際機場的前身,戰後此處便成為「東京國際機場(羽田機場)」。隨著多年來不斷地擴建,現今已是全球數一數二最繁忙機場之一。而「穴守稻荷神社」在戰後因機場擴建工程,已遷至羽田五丁目的新址。
穴手稻荷
羽田機場
■6 作為住宅區的發展與現況
進入大正時期,由於交通設施的發達,東京近郊如「洗足」、「田園調布」和「山王」等地區也規劃成住宅區開始實施土地分割。此外,1923年「關東大地震」後許多人們遷往東京近郊居住,導致大田區的人口急劇增加。由於都市化快速發展,1932年大田區被併入東京市,而有了大森區和蒲田區。又,震後的山王周邊地區吸引了許多文人、藝術家等遷居至此,促進了交流與文化的發展。
田園調布站
馬込文人村的居民浮雕
■7 現今大田區的魅力與未來
戰後的1947年(昭和22年)大森區和蒲田區合併,並取兩區區名其中一字來命名為大田區。
現今的大田區囊括了風格各異的街區,如寧靜住宅區「田園調布」,擁有豐富自然環境的「多摩川」・「洗足池」周邊,商店街及商業機能完備的「蒲田」・「雑色」等,以及「舊東海道」和「池上本門寺」周邊歷史悠久的特色街道。此外,大田區素有「製造之都」美名,據統計,其工廠數量和製造產品銷售額等指標在東京23區中位居第一。擁有高超技術的小型代工場聚集此地,支持著日本的工業發展。
東京都23個區整體上交通基礎設施已十分先進,是一座享有高度便利性的國際城市,而大田區內更有世界屈指可數的「東京國際機場(羽田機場)」。深夜航班或紅眼航班的票價常有優惠,如果是機場附近的居民,更可利用其地利之便。
綜上所述,多樣化的區域特色和高度的交通便利性可說是現今大田區最吸引人之處。
此外,目前在大田區內正在推動JR東日本負責建設的「羽田機場快線(暫定名稱)」,同時「新機場線(蒲蒲線)」也在規劃中。「蒲田站前東口站前地區」的再開發工程、JR「蒲田車站」東西自由通道以及「大森車站西口廣場」的興建等,未來也預計將進一步提升該區的便利性。
「蒲田站前東口站前地區」的再開發
「羽田機場access線(暫名)」的工事區間位置和運行概要
■小專欄 專業金屬加工技術的製品
大田區中有許多擁有高超金屬加工技術的小型代工廠,多年來支撐著日本的工業發展。在大田區評選出的「大田區特產100選」中,包括「高級陀螺」等運用這種金屬加工技術製成的商品。不妨透過這些日常生活中鮮少接觸的商品,感受大田區特有工藝技術之精妙。
大田區產業Plaza PiO
照片顯示的是作為大田區工業和產業支援中心設立的「大田區產業Plaza P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