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LANG
Column

城市寶典~衫並區篇~

杉並區位於東京23個特別區的西部,北接練馬區,南接世田谷區。區內有JR中央線、西武新宿線、地下鐵丸之內線、京王井之頭線、京王線等5條鐵路線,其中以中央線沿線的地區最為發達,荻窪、阿佐谷、高圓寺成為杉並區內三大繁華區。

杉並區在23個特別區中的面積排名第8,人口約57萬人(截至2022年),排名第6,人口密度排名第13。根據「治安良好排名」(根據「令和3年度區町村別犯罪件數數據」),該區位列第2位,僅次於文京區。區內由區職員(警視廳警察官的前警員)和委託承包商的保安人員組成的安全巡邏隊,是維護居民安全的重要活動之一

中杉大道

1958年阿佐谷站南(照片提供:pearl center商店街 歴史資料室)

史前時代的杉並區

古代的杉並區被森林和草原所覆蓋,人們居住的地方是沿著河流的微高地。在杉並區內,善福寺川、神田川、井草川、妙正寺川、桃園川等自然河流在台地上形成了谷地,沿著這些河流,可以發現從繩文時代到彌生時代的遺址。

其中最大規模的是「高井戶東遺址」(現在的「高井戶地域區民中心」),發現了約2.8萬年前的石斧。神田川沿岸的「塚山遺址」和善福寺川沿岸的「松之木遺址」重建了豎穴式住居,可以了解當時的生活情況。

塚山遺跡

塚山遺跡復原景觀圖

中世(奈良時代~江戶時代以前)的衫並區

在公元7世紀左右的古代律令時代,據說有一條連接武藏國府(府中)和下總國府(市川)的古道經過了杉並區。據考證,古代文書中稱為「乗瀦」的驛站,可能是荻窪的天沼地名的起源。
公元8世紀,成為荻窪地名起源的「光明院」建立起來,而公元9世紀,「荻窪八幡神社」也興建起來,吸引了附近農民的信仰。而「大宮八幡宮」據說是平安時代源順義在前往奧州途中駐足祈禱的地方,於1063年建立。

到了鎌倉時代,從鎌倉為起點的「鎌倉街道」開始在各地進行整修,其中之一經過了杉並區。這條道路的路線是從現在的神田川鎌倉橋開始,經過大宮八幡宮,穿過到阿佐谷站的方向。
在鎌倉時代,各地出現了莊園(貴族和寺廟的私有地),莊園的自衛組織——武士團也隨之誕生。杉並區成為江戶氏家臣所支配的「阿佐谷殿」的領地,這也成為現在「阿佐谷」地名的起源。此外,據稱在鎌倉街道的路線附近,善福寺川沿岸也有「成宗城」。善福寺川也在堀建設和水運方面發揮其功用。

大宮八幡宮

鎌倉街道碑

江戶時代的杉並區

進入江戶時代,杉並成為了江戶幕府的天領、旗本領、寺社領。農村社區也形成了自治組織,在江戶時代中期,杉並區據說有20多個村莊。

青梅街道在江戶時代初期,被整修成道路,用於從青梅的成木地區運送建設江戶城所需的白土(石灰)。因此,這條道路也被稱為「成木街道」或「御白土街道」,在杉並區,荻窪成為了其中的一個宿場。

同時,在江戶時代,從高円寺分岐出來的「五日市街道」也被整修,用於運送五日市產的伊奈石,這些石材被用於建設江戶城。隨著江戶的人口增加,這條道路後來主要用於運輸在五日市上游的檜原產地生產的木炭和柴火。

到了江戶時代中期,森林逐漸被開墾,新農田增加,杉並區成為為江戶市供應蔬菜和雜糧的糧食基地。在這一發展中,灌溉工程扮演了重要角色,通過河流等方式將水引入田地和農田,實現了人工供水和排水。
1653年,位於杉並南端的「玉川上水」工程完成,為江戶市供應飲用水。後來,從玉川上水分水出去的「千川上水」被開鑿,而在千川上水的基礎上,杉並的六個村莊請求分水用於農業灌溉。結果,1710年,「六村分水」(也稱為「半兵衛・相澤堀」)完工,沿著青梅街道流過,有效地促進了杉並區的農業發展。

隨著蔬菜生產的增加,與江戶市中的往來也增加,街道兩旁開始排列著農戶和商家的房屋。然而,一旦進入內陸,原野仍然相當廣闊,尤其是荻窪的南部地區是低濕地,被用作將軍家的鷹獵場。在鷹獵時,為了休息,徳川家齊作為下荻窪村名主,在中田家的屋敷中建造了武家長屋門以供休息。同地於1883年,明治天皇前往埼玉・飯能時,以演習監督官的身份下使用了這座屋子的遠處作為休息場所。

另外,在江戶時代中期以後,「堀之內妙法寺」成為了一個備受歡迎的厄除寺廟,吸引了眾多朝聖者前來參拜。它的受歡迎程度甚至被稱為「東京的淺草寺,西京的妙法寺」,\江戶居民甚至稱其為「堀之內的厄神」。

妙法寺

武家長屋門與「明治天皇荻窪禦小休所」的碑

明治時代~戰時中的杉並區

明治維新後,杉並成為了東京府豐多摩郡的一部分,而在1932年,杉並町、和田堀町、井荻町、高井戸町合併成立了「杉並區」。

明治時代,杉並陸續鋪設了鐵路。最早開通的是1889年的「甲武鐵道」(現在的JR中央線),而在1891年,「荻窪站」開始運營。
緊接著是沿著青梅街道的路面電車「西武軌道」(後來的都電杉並線),於1921年開始運營,將路線延伸至新宿。西武線沿線於1927年開通了「西武村山線」(現在的「西武新宿線」),並同時設立了「下井草站」、「井荻站」和「上井草站」。
這些交通改善措施提升了便利性,成為人口增長和站前商業發展的一臂之力。

1920年代成為了杉並歷史上人口急劇增長的時期,而這背後的原因是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的影響。震災後,人口從東京中心地區遷移到了郊區,由於杉並區有許多空地和田地,吸引了許多人選擇搬到這裡。在郊區中,現在的杉並周邊以及品川、荏原中延周邊的人口增長特別顯著,地區人口在震災前後增長超過500%。
在這個時期,許多學者和作家搬到了阿佐谷和荻窪,後來奠定了被稱為「阿佐谷文士村」的基礎。例如,以井伏鱒二為中心的「阿佐谷會」等社群形成,作家們相互交流,成為創作眾多名作的動力。另外,位於中央線南側的荻窪和西荻窪成為了富裕階層的別墅區,近衛文麿、大田黒元雄、棟方志功等人曾在此居住。

連接吉祥寺和澀谷的「京王井之頭線」於1933年開通,此後久我山和濱田山等地也發展成新的住宅區。

位於杉並北西部的井荻村,在1920年代初期還以蠶桑產業繁榮(即養蠶業,用蠶繭製作絲綢),但隨後行業景氣下滑。村長內田秀五郎從1925年開始進行了大規模的區域整理項目,將農村轉變為住宅區,取得了成功。

此外,內田還參與了引進群馬縣太田市的「中島飛機」工廠項目。 1925年,在桃井建立了「中島飛機東京製作所」,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後來,這家飛機製造所搬遷,其遺址成為了「桃井原地區公園」。

蠶絲之森公園(位於蠶絲試驗場遺址的公園)

桃井原野公園

戰後的杉並區

在戰後的杉並地區,由於經濟增長和東京一極集中,各個車站周圍朝著外部更加迅速地進行了住宅化。交通基礎設施也得到了擴充,1961年營團地下鐵荻窪線(現在的丸之內線)開通,而「都電杉並線」則在1963年被廢止。

其中,中央線的各個車站由於離市中心較近且物價較低,吸引了從外地來京的年輕人前來居住,使整個地區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各個街區都產生了獨特的文化。高圓寺車站周圍培育出了民謠、搖滾、戲劇等大眾文化,隨後也逐漸流行了古著文化。

荻窪車站周圍由於交通便利,成為了杉並地區最繁榮的商業中心。戰後,車站前出現了廣泛的黑市,如今仍有各種各樣的個人商店,這些商店的存在是黑市的遺產。另一方面,在「杉並公會堂」為中心,古典音樂文化紮根,動畫產業也是全國最密集的地方,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聚集之地。

阿佐谷車站周圍則是杉並地區象徵性的寧靜熱鬧區域,特別以「阿佐谷Pearl Center」成為商業中心。這個區域在1954年成為「東京都第一條步行街」而聞名,從1954年開始已經持續了約70年的「阿佐谷七夕祭」是杉並區夏日的風景線。近年的阿佐谷也以「爵士之城」而聞名。

大約在1955年到1965年左右的阿佐谷商店街情景(照片提供:Pearl Center商店街歷史資料室)

阿佐谷七夕祭典

今後的杉並區

今後的杉並區,預計會在交通基礎設施方面大幅改善。該區南部的「東八道路」未通部分已於2019年開通,今後將在其旁邊建設「中央道高井戶下坡入口」。這將解決此前下坡路線入口的不便問題,提高了便利性。此外,西武新宿線和京王線都已開始進行立體化工程,京王線計劃在2030年完成,而西武新宿線則計劃在2038年完成。

在阿佐谷站的東北側以及西荻窪站的北側,還計劃進行小規模的再開發。這兩個項目最初都不是由政府主導,而是由居民主導的新項目計劃。這些方面也正是杉並區獨有的特點,吸引了具有智慧、個性以及對居住城市抱有熱情感到自豪的人們。

在開發的同時,也有一些風景優美的區域被指定為景觀區(保留了水域和綠地等自然景觀,旨在維護城市環境),如「善福寺川綠地」和「和田堀公園」,這些成為美麗市景的一部份

高井戶入口予定地

善福寺川綠地

小專欄「東京扇」

位於宮前的「順扇堂」,自1960年創立以來,一直是江戶扇子的專賣店,已傳承了兩代人,超過60年的歷史。他們提供多種傳統圖案的江戶扇子,從在稱為「地紙」的紙上加摺痕開始,全部手工製作完成。

江戶扇子相較於骨數多、圖案更繁複的京扇子,骨數較少,圖案簡潔大方且堅固,因此在舞蹈和節慶活動中得到廣泛使用。

「順扇堂」從經濟實惠的夏季扇子到色彩鮮豔的舞蹈扇,甚至將現代風格的插畫融入江戶扇子中,提供多樣化的扇子選擇。通過網路販賣,向全世界傳播扇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