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LANG
Column

城市寶典~墨田區篇~

現在的墨田區大致可以分為從江戶時代起作為江戶町的一部分而發展起來的舊本所區域以及在江戶時代作為休閒區、江戶時代之後作為工業區發展起來的舊向島區域所組成。 1947年,以舊本所區和向島區的區域為基礎,墨田區成立。

在古代,它是江戶中心附近的航運樞紐,自明治時代以來,它已發展成為航運和鐵路貨運交叉的重要物流樞紐。利用舊大型貨運站的舊址,建造了「東京晴空塔®」「兩國國技館」「江戶東京博物館」等墨田區現在的代表性設施。
如今,墨田區在保護自江戶時代傳統與歷史的同時,也有各種魅力景點。美麗的「隅田川」河畔景色、受歡迎的「隅田川花火大會」、包括休閒設施和商業設施在內的「東京晴空塔」,都成為了該區的亮點。 此外,墨田區也備受關注作為浮世畫家葛飾北齋曾經居住的文化藝術之城。

而且,墨田區也在東京都女性居民評選的東京23個區鄰裡關係最活躍的區中排名第一。(2022 Netorabo 研究小組),居民間的交流也非常活躍。這個城市吸引了各個年齡層的人們前來參觀,並深受居民的喜愛,是一個擁有多種魅力的城市。

在此,我們將舊本所地區稱為「本所地區」,將舊向島地區稱為「向島地區」。

東京晴空塔®

兩國國技館的相撲旗

■1 近代以前的「本所・向島地區」

「本所地區」曾經是一片潮間帶和濕地,因此在向島地區可以找到許多古代歷史遺跡。例如,據說「牛島神社」創建於860年,「木茂寺」創建於976年,「木母寺」周圍據說是古代東海道的「隅田宿」。

在本莊地區,江戶時代初期隨著城市擴張,開始了填海造地活動,特別是在1657年明歷大火災燒毀了江戶市60%以上的地區後,為了防災而進行了擴建。 「本所地區」的填海造陸工作取得進一步進展。連接江戶中心和「本所地區」的兩國橋也將架橋,橋下的廣場將成為名為兩國廣小路的市中心區域。 隨著它成為江戶町的一部分,文化得到發展,葛飾北齋等許多文化名人都住在這裡。

向島地區位於本所地區的北部。 向島是位於淺草隅田川對岸的土地,自江戶時代以來一直是繁華地區,作為風景如畫的郊區度假勝地而繁榮。那裡還有餐廳,據說當時的娛樂遊客和新吉原等淺草的藝伎一起搭渡輪前來。

向島地區墨田(隅田川沿岸的堤壩)上的櫻花可以追溯到寬文時代(1661-1673),當時第四代將軍德川家綱在木門寺周圍種植了櫻花。據說,1717 年,第八代將軍德川吉宗為了讓這裡成為百姓的休閒場所,種植了100棵櫻花樹。這裡是江戶最好的賞櫻勝地,也是人們聚集的熱鬧場所。

現在的「隅田川神社」附近曾經有過「隅田宿」。

向島墨堤的櫻花

■2 近世的「兩國」

在江戶初期,幕府規定除了「千住大橋」外,不允許在隅田川(當時也稱為「大川」、「淺草川」等)架橋。 由於在「明曆大火」時期,由於沒有橋樑,許多江戶市民失去了逃生的通道,造成了許多傷亡,因此為了防災目的,建造了「大橋」,這一事件發生在1659年(也有說法是1661年)。 同時,為了供奉大火中去世的亡靈,也建立了一座名為「迴向院」的廟宇。

「大橋」直到1686年國境變更之前都橫跨在「武藏國」和「下總國」之間,因此一般被稱為「兩國橋」。當時的「兩國橋」是木製的,為了防止火災擴散,東西兩端分別建立了火除地,稱為「兩國廣小路」。 廣小路是指沒有建築物的廣場,在此陸續出現了飲食攤位、露天商販、臨時的表演攤和戲院等,成為江戶一處熱鬧的場所。

在重新整修的兩國地區,以武家為中心,有許多旗本和家臣的宅邸,不僅有大名的府邸,還有高級旗本的住所。吉良上野介義央,即「赤穂事件」中的知名人物,也在兩國建有宅邸,成為「赤穂義士」發動復仇的地點。由於其地處舟運要衝,也形成了沿著運河以工匠和商人為主的商鎮。

現今,吉良上野介義央的宅邸已整修為「本所鬆坂町公園」。 每年12月14日的「義士祭」和12月的「吉良祭」、「元祿市」等活動吸引了許多人潮。

在隅田川「兩國橋」週邊,夏季設有「夕涼」時段,允許夜間餐廳營業和在河邊玩水。 據說「夕涼」盛行於江戶早期的延寶年間(1673~1681年),從1733年的「川開」開始,每年都會舉行大型煙火活動(即「兩國煙火」,現在是「隅田川花火大會」的前身)。

《東都兩國橋夏景色》(Metropolitan美術館藏)

昭和初期的兩國橋

■3 明治時代以來「本所地區」的發展

在明治初期,「本所地區」成為了本所區,並持續發展成為東京的中心區域。 相撲起源於江戶時期,在兩國的迴向院境內建有臨時小屋舉行比賽,成為了非常受歡迎的娛樂活動,後來發展成為了現代大相撲。1909年建造了常設的「國技館」,雖經歷了一次火災,之後重建和接管,於1985年開館現今的「兩國國技館」。

到了明治中期,鐵路網也開始逐漸改善。1894年,總武鐵路通車並舉辦了「本所車站」(現為「錦系町站」),1904年延伸至「兩國橋車站」(現為「兩國站」)。 這兩個車站均可與船運連接,成為了可在船舶和鐵路之間轉運貨物的貨運站。

此外,東武鐵路也在1908年設立了「吾妻橋車站」作為貨運站。 1910年改名為「淺草車站」(初代,後來成為「業平橋站」),但「淺草車站」實際上位於渡過「隅田川」前,位於淺草的對岸。這個車站擁有龐大的貨物場地,集中了從東武鐵路沿線採集的貨物,透過船隻運往各地。1993年,「業平橋車站」的貨物場地被停用,而這塊東武鐵路所擁有的廣闊土地,後來建起了「東京晴空塔」,於2012年開始運營。

自明治時期以來,「本所區域」也成為了一個工業區。
例如,「服部時計店」在明治中期在「本所區域」建立了製造部門「精工舍」,發展成為現在的「精工」。 該工廠的廢址現在建成了綜合商業設施「Olinas」。
「札幌麥酒」(現為「札幌啤酒」的前身)在東京的吾妻橋東邊建立了啤酒工廠,1903年開始釀造。 合併後成為「大日本麥酒」,戰後成為了「ASAHI麥酒」(現為「ASAHI啤酒」)的工廠。目前,工廠已停止運作並進行了再開發,變成了「ASAHI啤酒塔」、「Super Dry Hall」等設施。

兩國國技館

東京晴空塔和ASAHI啤酒塔

■4 「明治時代」以來向島地區的發展

向島地區自江戶時代起就一直是風景優美的娛樂場所,娛樂遊客和吉原等淺草藝妓一起乘坐渡輪來到這裡。 明治時期,該地區設置了警衛,並發展成為紅燈區。 它在戰前時期達到頂峰,雖然此後有所衰落,但仍然擁有90名藝妓,成為東京規模最大、日本規模最大的藝妓,並繼承了紅燈區的傳統和文化。

江戶時代,由於使用隅田川和運河的水,當地的瓷磚、染色、木材、鑄造等工業得到發展,明治時代後,向島地區也發展成為工業區。規模特別大的公司包括「鐘淵紡績」(後來的“Kanebo”),它以“Kanegafuchi”為名,並發展成為日本領先的公司之一。

自明治時代以來,隅田川盛行划船比賽。 特別是大學・校際之間的帆船賽始於1883年(明治16年)並變得非常流行。 瀧連太郎於 1900 年發行的《花》的作詞者竹島羽衣寫道:『船夫上下,連槳的水滴都像花一樣散落』,即在描繪划船比賽在「隅田川」上的樣貌。

隅田川(圖中為划船比賽的船)

隅田川船紀念碑

■5現在的墨田區與近年的開發

墨田區擁有江戶時代以來的工匠傳統和明治時代以來的產業發展歷史,現今正走向充滿新魅力的未來。舊大型工廠搬遷至區外,現已建成大型住宅區,呈現新住宅城市的面貌。但另一方面,許多中小型工廠和傳統工藝工作坊依然存在,製造業重鎮的城市精神依然存在。

除了兩國國技館和江戶東京博物館等熱門設施外,近年來,隨著東京晴空塔®和墨田北齋博物館的開業,墨田區正迅速成為新的旅遊中心。 此外,墨田區的吸引力正在透過旨在成為「國際旅遊城市」的舉措和促進利用當地資訊的「Meta旅遊」進一步擴大。

隅田川沿岸的改善工作正在取得進展,「兩國river center」的全面開放增加了濱水區的享受,堤壩的建設提高了安全性。 這象徵著墨田區重視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同時也不忘為未來做好準備的態度。

此外,在東京23區中唯一沒有大學的墨田區,透過文化地區的再開發,開設了「資訊管理創新專業學院」和「千葉大學墨田衛星校園」,教育事業邁出新步伐。 一個集工作、居住、學習、娛樂於一體的新城鎮建設正在展開,未來的發展令人期待。

葛飾北齋美術館(除了墨田區收藏的作品外,也展示知名研究人員提供的資料)

兩國river center

■6 傳統・文化 小專欄「江戶木筷」

在墨田區和葛飾區一帶,自大正時期起就開始製作木筷子。 其主要形狀為擴張型(四邊形),選用上等名木(如烏木、柴木、鐵木、榆木、楓木等)作為原料,製成能充分發揮木材優良性能的筷子。

位於東向島的「大黒屋」創始人竹田勝彥於1999年註冊了「江戶木筷」商標,「大黒屋」的工房和商店展示了超過200種「江戶木筷」的款式。

美觀又實用的「江戶木筷」

有很多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