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江戶時代傳承下來的和服傳統染色技法「友禪」。 每一件都由工匠手工插色完成,友禪具有華麗且高貴的品味,穿著它以及看到它的人都能感受到心靈的振奮。
這次我們將介紹日本引以為傲的「友禪」的歷史,以及在江戶發展起來「東京手描友禪」的魅力。
由京都人氣的繪師創造的「友禪」技法
友禪的誕生與發展始於江戶幕府第五代將軍德川綱吉所治理的貞享和元祿時期(1684年至1704年)。 傳說中,宮崎友禪斎,一位在京都活躍的扇面繪師,將他獨創的設計應用到和服上,從而開創了友禪的歷史。
友禪有多種技法,包括「手描」、「型染」和「機械捺染」等。 其中,稀有的「手描友禪」經歷了約20個步驟,包括圖案構思、在白布上使用「青花液」描繪底圖的「下繪付」、為防止染料滲透在布料表面塗上糊的「ITOMENORIOKI」、依底圖著色的「SASHI友禪」等。
儘管總稱為「友禪」,但各產地的製作工藝和地方特色各異。 「京友禪」、「加賀友禪」、「東京(江戶)友禪」的根源結合,形成了「三大友禪」。
「京友禪」,以豐富的色彩、圖案、金銀箔、金線刺繡等豪華繁縟的裝飾而聞名。 在日本,它主要用於女性在二十歲成年禮時穿著的「振袖」和在結婚等慶祝場合穿著的「留袖」等重要場合的和服。
另一方面,發展自友禪斎遷居到石川縣的是被稱為「加賀友禪」。
「加賀五彩」以藍、黃土、草、古紫、胭脂的五色為基調,以寫實的草花圖案為主要特徵,幾乎不使用染色以外的技法,因此相較之下「京友禪」更顯得沉穩。
「東京(江戶)友禪」雖然與其他友禪相比顯得低調,但其鮮豔的色調和新穎的設計是其特色。
「東京手描友禪」故意不採用華麗的裝飾,而以「粋」為特色。
友禪傳入江戶,也就是現在的東京,是在文化和文政年間(1804年至1830年),這是町人文化繁盛的時期。 江戶作為武家政治的中心,經濟和文化得到發展,吸引了來自京都、大阪等上方地區的各種產品和文化,成為了「KUDARIMONO」的聚集地。 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由大名僱用的畫家和染匠等許多工匠移居到江戶,各種技法傳承下來,逐漸發展出獨特的風格。
「東京(江戶)友禪」的特色之一是其以藍色和白色為基調的深沉色調。 這項特色受到了在元祿年間幕府頒布的「奢侈禁止令」影響,該令禁止了豪華的刺繡和絞紋。 相較於其他豪華繁縟的友禪,「東京(江戶)友禪」的簡約而現代的設計在江戶的町人中廣受好評,被認為是「粋」的代表。
此外,與「京友禪」和「加賀友禪」採用的分工製不同,「東京(江戶)友禪」是由一位工匠負責從頭到尾的整個製作過程,這也是其顯著的特點之一。
有鑑於此,「東京(江戶)友禪」成為製作和服、帶子等的材料。
現代的「東京手描友禪」
染料和糊的洗淨過程中,對於染色水資源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從上方移居到江戶的工匠們選擇在神田川至隅田川沿岸定居。 最初主要在神田和淺草地區展開活動,但在延寶元年(1673年)日本橋越後屋吳服店(現在的日本橋三越)的染物工廠建立在神田川上游的東京都新宿區落合週邊( 現在的高田馬場附近)成為開端,為了尋找適合染色的水源,利用蒸氣撫平布料褶皺的「湯之屋」等相關工匠開始聚集。。 「落合」的地名源自神田川和妙正寺川兩條河的匯流,意味著水流充足,土地水質也優越。
包括江戶友禪在內的染物產業,在關東大震災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得以復興,正式成為東京的地方產業得到顯著的發展。 1962年,東京的手描友禪染專業人士成立了「東京都工藝染色協同組合」。 到了1980年,以「東京手描友禪」之名被指定為國家傳統工藝品。
染色相關產業的鼎盛時期有超過300家工廠,直到昭和30年代,河周圍仍能看到染工場的工匠在水中洗滌布料的場景。 這情景被稱為「友禪流」,成為城市的風光之一。
現在雖然不再在河流進行水洗,但在新宿區等地點分佈著染物工房,每年2月還會舉辦以染色為主題的活動「染之小徑」。
「東京手描友禪」的工匠們既致力於保護並傳承日本人的傳統文化,適應現代生活,也積極參與設計和產品開發。
神田川(高田馬場週邊)
染色路徑
總結
文中提到的「粋」是指在江戶時代誕生的一種獨特的美學觀念。 在「粋」的概念中,包括「穿著整齊而不張揚」、「通達人情和世情,懂得得分寸」、「不炫耀智慧和財力」等各種元素。 儘管法律禁止奢侈,強迫人們過著節儉的生活,但在這樣的環境中,透過巧妙設計,自己享受時尚也被認為是一種「粋」的表現。
透過「東京手描友禪」,您可以感受到江戶市民所熱愛和珍視的「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