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料理不只是日常飲食,更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不同時代人們的生活與文化。
從飯糰、壽司這些經典料理,到發酵食品納豆,許多美食跨越時代,至今仍深受喜愛。而它們的背後,往往藏著武士、文化人留下的趣聞軼事與意想不到的歷史。
這次,就讓我們沿著時間軸,一起探索這些源自日本的料理,發掘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吧!
古代~奈良時代(彌生時代~710年)
古代~奈良時代(彌生時代~710年)
古代的日本人到底吃些什麼呢?當時,保存食與發酵食品是主流。
令人意外的是,許多至今仍常見的經典料理,早在那個時代就已經誕生了!
● 飯糰(彌生時代:約西元前300年~公元300年)
其實,日本最古老的飯糰是在石川縣的遺跡中發現的!
考古學家從炭化的飯糰遺跡推測,當時的飯糰形狀和大小幾乎與現代相同。
當時,人們將飯糰作為便攜食品,特別是在農作或旅途中食用,可說是現代「便利商店飯糰」的始祖。
此外,「おにぎり(飯糰)」這個名字還蘊含著「聯繫家人」的意義。
● 納豆(彌生時代~奈良時代:約西元前300年~794年)
關於納豆的起源眾說紛紜,其中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是「戰場偶然發明說」。
據說,武士們將煮熟的大豆包在稻草裡攜帶,結果意外發酵,形成了納豆特有的黏稠口感。
在奈良時代,納豆因其高營養價值而被視為重要的保存食品,深受貴族與僧侶們喜愛。
飯糰
納豆
● 味噌(彌生時代:約西元前300年~西元300年)
味噌的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彌生時代。
當時僅作為一種「鹹味調味料」。隨著佛教的傳入,味噌逐漸成為精進料理的重要食材。
由於其保存性高且營養豐富,味噌也成為武士長期作戰時不可或缺的糧食。
時至今日,每天早晨喝味噌湯,依然是日本人延續至今的飲食習慣。
● 漬物(奈良時代:710年~794年)
漬物誕生於奈良時代,並在長久的歷史中發展出各地獨特的風味。
其中,「奈良漬」便是代表性的一種,以酒粕醃製,擁有獨特的香氣與風味。
味噌
漬物
平安時代(794年~1185年)
平安時代(794年~1185年)
在這個時代,日本的飲食文化變得更加精緻,宮廷飲食開始講究擺盤的美感、季節感,以及藝術性。
● 和菓子(平安時代:794年~1185年)
平安貴族對甜食情有獨鍾。
當時砂糖仍屬珍貴品,因此甜味主要來自水果與蜂蜜,但貴族們依然費盡巧思,運用糯米與糰子點綴色彩。
經典文學《源氏物語》中,就曾描寫貴族品嚐和菓子的場景。而和菓子細膩的四季設計,也充分展現了平安貴族的美學品味。
● 酸梅乾(平安時代:794年~1185年)
「有點疲勞的時候,就吃顆酸梅乾」——這可不是現代人才有的習慣!對於長途跋涉的貴族與武士來說,酸梅乾是不可或缺的萬能良藥。
不僅能消除疲勞,還有防腐效果,甚至在關鍵時刻能救人一命,因此被視為珍貴的保存食品。
糰子
酸梅乾
鎌倉~室町時代 (1185年~1573年)
鎌倉~室町時代 (1185年~1573年)
武士崛起的這個時代,講求高營養且實用的飲食文化逐漸發展。
此外,受禪宗影響,「簡樸但富有深度」的料理風格也開始普及。
● 關東煮(おでん)(鎌倉時代: 1185年~1333年)
當時的「おでん」與現在的黑輪版本有所不同,基本上是將烤過的豆腐塗上味噌,這樣的吃法簡單又實用。據說,源頼朝曾在宴席上提供過這樣的料理。
● 出汁(日式高湯)(室町時代: 1336年~1573年)
出汁的使用在室町時代達到了成熟。千利休是茶道的創立者,他在茶懷石料理中引入了昆布和鰹節製成的出汁,這為日本料理的基礎奠定了重要的一步。茶席中出汁的香氣,不僅增添了食物的風味,也能使來賓感到心情愉悅。
● 煎餅(室町時代: 1336年~1573年)
今天提到的煎餅,很多人可能會聯想到甜食,但在室町時代,煎餅大多是鹹味的,常見的有鹽味或醬油味。據說,織田信長在戰場上也使用煎餅作為便於攜帶的食物。
關東煮
日式高湯

煎餅
安土桃山時代(1573年~1603年)
安土桃山時代(1573年~1603年)
這個時代異文化交流活躍,受到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影響,日本的食文化也變得更加豐富。
●天婦羅(安土桃山時代:1573年~1603年)
天婦羅起源於葡萄牙的料理,經過日本獨特的烹調方式演變而來。
據說,豐臣秀吉曾在他的「金色茶室」宴會中提供天婦羅。
●金平糖(安土桃山時代:1573年~1603年)
金平糖源自葡萄牙,因其美麗的外觀成為受歡迎的禮贈品。
據說,金平糖在秀吉外交活動中將其作為贈禮而有名。
據說在豐臣秀吉的「黃金茶室」宴席曾經呈上過天婦羅
源自於葡萄牙的金平糖
江戸時代(1603年~1868年)
江戸時代(1603年~1868年)
庶民的飲食文化在江戶時代蓬勃發展,江戶的街頭擺滿了提供食物的攤販,成為現代速食文化的先驅。
● 壽司(握壽司)(江戶時代:1603年~1868年)
握壽司是當時攤販的熱門菜單。並且成為庶民中「快速、便宜、美味」的代表。
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也曾以壽司為題材創作作品。
● 蕎麥麵(蕎麥切麵)(江戶時代:1603年~1868年)
江戶時期的立食蕎麥麵攤,類似現代的美食廣場,成為了庶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詩人松尾芭蕉也在旅行途中留下了享用蕎麥麵的詩句。
昭和~現代(1926年~)
昭和~現代(1926年~)
壽司
蕎麥
昭和以後,日本的飲食文化更加多樣化,並且進軍世界。
● 章魚燒(昭和時代:1926年~1989年)
章魚燒在昭和初期於大阪誕生。最初的口味並不是使用醬油,而是鹽味或其他調味。現在,章魚燒已經成為全球廣受歡迎的「日本街頭小吃」。
● 壽司(現代:1980年代~)
壽司被國際間認為是一種「健康飲食」。現代,壽司已經成為全球皆愛的美食。像是加州卷、龍捲壽司等,將日本傳統與海外創意結合的壽司不斷創新,層出不窮。
於大阪誕生的章魚燒
加州卷經過當地的創新調整,成功在海外流行
搭配小知識一起品味日本的飲食文化
日本發源的食物不僅僅是料理,它們背後承載著時代和人們的故事,是「文化的記錄」。像納豆和壽司這樣從古代流傳至今的食物,也有像章魚燒和天婦羅這樣隨著時代變化的食物。
了解每道料理背後的歷史和故事,會讓平常的餐盤變得更加特別和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