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鬼」不只是日本獨有的存在?
在前篇中,我們從歷史、地理和民族的角度探討了日本為何有這麼多帶有「鬼」字的地名。然而,「鬼」這個概念並不僅限於日本,世界各地也有類似的存在。
• 西方的「Ogre(食人魔)」:通常被描述為可怕的巨人,會吃人。
• 中國的「鬼(グイ)」:多指死者的靈魂或惡靈,並非具體的物理存在。
• 中東與東南亞的「Jinn(精靈)」與「Asura(阿修羅)」:雖然會威脅人類,但並非完全是邪惡的存在。
與這些概念相比,日本的鬼具有更多樣的角色,例如「需要征服的敵人」、「被奉為神明的存在」、甚至「與人類共存的存在」。
各地鬼傳說的差異,往往與該地區的歷史、文化及自然環境息息相關。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探討日本各地流傳的鬼故事,並看看鬼這一形象是如何在不同時代中被代代相傳的。
2. 日本妖怪傳說的地域差異
日本各地流傳著各種與「鬼」相關的傳說,概括來說,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 鬼退治型(鬼=需要征服的敵人)
2. 鬼的神格化型(鬼=地方守護神)
3. 鬼與人的共存型(鬼=與人共存的存在)
讓我們來看看其各自所代表的傳說吧。
(1)鬼退治型(鬼=需要征服的敵人)
在這種類型的鬼傳說中,鬼被視為「必須討伐的對象」,故事通常圍繞英雄降伏鬼怪的過程展開。這反映出鬼可能象徵著「需要征服的異民族」或「不服從朝廷統治者」,顯示了歷史上的權力鬥爭與文化征服的背景。
① 京都府:大江山的鬼(酒吞童子)
• 據說平安時代,大江山住著一名可怕的鬼王——酒吞童子(しゅてんどうじ)。
• 朝廷命令武將源賴光(みなもとのよりみつ)率領部隊剿滅酒吞童子,成功完成鬼退治。
• 此傳說展現出「挑戰權力者的人=鬼」的概念,暗示著朝廷如何將反抗勢力妖魔化。
② 岡山縣:溫羅傳說(桃太郎的原型)
• 岡山地區的桃太郎傳說,其實源自於「溫羅」的鬼退治故事。
• 傳說中,吉備地方(即現在的岡山縣)住著一個名為「溫羅」的異民族首領,與朝廷軍隊激戰,最終敗北。
• 溫羅的傳說作為「滅妖」而流傳下來,後來發展成為桃太郎的故事。
這類傳說不僅是英雄戰勝邪惡的故事,更深層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背景——將反抗統治者的勢力描繪為「鬼」,以強化朝廷的正當性。
(2)鬼的神格化型(鬼=地方守護神)
另一方面,鬼並不總是被視為邪惡的象徵,在某些地區,它們甚至被當作神明來信仰。這可能與鬼經常與山川等自然力量相連結有關,象徵著人類對大自然的敬畏與信仰。
③ 秋田縣:生剝鬼(ナマハゲ)
• 每年除夕當天的一項傳統活動,當地男子會戴上鬼面具,挨家挨戶巡視。
• 具有「警惕懶惰之人」的神祇特質,既是恐懼的象徵,同時也是守護當地的存在。
④ 福井縣:鬼之爪痕(東尋坊)
• 在東尋坊的懸崖峭壁上,可以看到據說是「鬼抓過岩石」所留下的爪痕般裂縫。
• 實際上這些裂縫是由風化作用所形成,作為鬼傳說的被流傳下來,並成為當地文化的一部分。
生剝鬼
鬼的爪痕(東尋坊)
(3)鬼與人的共存型(鬼=與人共存的存在)
有些傳說並非將鬼當作敵人,而是將其視為當地文化的一部分,予以接納。
⑤ 宮城縣:鬼首溫泉
• 當地流傳著「取下鬼首的地方」這樣的傳說。
• 然而,這裡的鬼並非帶來災難的存在,而是被信仰為守護溫泉的神祇。
⑥ 德島縣:鬼籠野
• 有傳說講述村民與鬼共存,並在鬼的智慧幫助下進行農耕作業。
• 在這裡,鬼並非象徵災厄,而是作為一個「智慧者」的存在。
從地下噴出來的溫泉和間歇泉的噴發,被稱為是鬼的氣息。
鬼籠野
3.日本各地的鬼傳說所揭示的事物
鬼傳說與日本的歷史背景和地理因素有著密切的關聯。
(1) 鬼是征服的象徵
・自平安時代以來,鬼退治的傳說逐漸增多,這背後與中央政權的擴張有關。
・鬼被視為「需要討伐的存在」,那些不服從朝廷的人則被傳說為「鬼」。
(2) 與自然結合的鬼
・許多鬼傳說都與山、河流、火山等自然景觀相關。
・這顯示鬼象徵著「自然的威脅」。
(3) 鬼隨著時代變化
・在現代,鬼被描繪成越來越親切的角色(如生剝、節分的鬼等)。
・不僅有「鬼是外,福是內」的說法,也有將鬼當作神祇供奉的神社存在。
「節分」
「鬼在外、福在内」並且撒豆的節分
4. 總結:鬼傳說是反映地方歷史的鏡子
鬼的傳說在日本各地廣泛流傳,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版本與形式。
或許在你所居住的地方,也有與鬼相關的傳說。
走訪日本各地的鬼傳說,或許會帶來新的發現。